右圖出處:行政院環境保護署「居家環境蟲鼠知多少」 |
 |
 |
飛翔範圍 |
200公尺 |
150公尺 |
垂直分佈 |
300公尺 |
1000公尺 |
產卵習性 |
產卵多在傍晚,喜於暗色之粗糙物表面,且常產於水邊緣上之濕潤區,卵分粒單產 |
與埃及斑蚊類同,但室內孳生率只有埃及斑蚊的一半。 |
孳 生
源 |
人造容器(和泥土隔開之容器,室內外長時積水而水質澄清) |
人造容器、樹穴、竹筒 |
分 佈 |
南北緯38度間,海岸及大河流域。在本省分布於嘉義布袋以南之沿海。 |
原產於亞洲,現已擴散至南北美洲。在全省分布於各地平原及1000公尺以下山區。 |
生 活
史 |
卵2天,幼蟲5~6天,蛹1天,成蟲30天 |
卵3~4天,幼蟲! !
8天,蛹2天,成蟲14。 |
生長的溫度 |
生育溫度為18度以上,! ! 吸血溫度則為21~22度。 |
生育溫度為18度以上,! ! 吸血溫度則為21~22度。 |
棲息習性 |
一般棲息於室內,停留於衣服、窗簾、布幔、傢俱及其他黑暗處。 |
以室外為主,停留於孳生地附近之植物上。 |
吸血活動時間及地點 |
白天旺盛時間為9~10時! !
及16~17時,室內為主。 |
活動時間為白天,下午13~14時活動力較差,室外為主。 |
食 性 |
雌蚊之主要吸血對象為人,白天吸血,雄蚊不吸血以植物汁維生。 |
雌蚊大多在戶外叮咬人及家畜,雄蚊不吸血以植物汁維生。 |
季節消長 |
埃及斑蚊之密度,在某些地區與降雨量成逆相關,此乃由於旱u延長,將使缺水地區的家庭儲水使用而增加埃及斑蚊的孳生。每年6~10月為族群高峰期。 |
白線斑紋其密度之變化,與降雨量有密切之正相關。每年6~10月為族群高峰期。 |
天 敵 |
食蚊魚、水生昆蟲、壁虎、鳥類、蝙蝠、蜻蜓等。 |
食蚊魚、水生昆蟲、壁虎、鳥類、蝙蝠、蜻蜓等。 |